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几个粮仓

早在西周时期,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了仓储的重要作用,能够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。《礼记王制》中论述:“国无九年之蓄,曰不足;无六年之蓄,曰急;无三年之蓄,曰国非其国也”。

中国人民在古代已经意识到了仓储能够起到调节供需的重要作用,只是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重农抑商大环境的影响下,仓储更重要的是承担了社会救济和保障的功能,而没有起到商业效益。再加上,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”的封建思想下,那些承担了社会救济和保障功能的粮仓,更多的只是承担皇家粮仓的功能,也因此,各朝的天下粮仓,大都是为“京城”服务,各朝的天下粮仓,也大都围绕“京城”或转漕的交通要塞而建。

西周——【陇东粮仓】


平凉、庆阳习惯上称为陇东,是我国农业起源最早地区之一,同时,也是周朝先人开基立业的肇兴之地。

陇东的储粮方式分为两类,一类是建于地面的,如方形的仓,如圆形的仓,这在《诗经》、《国语》中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。另一类是窑洞储粮,有对窑洞作一些处理,直接堆放在地下的,也有在窑洞里围成芦苇编成的席囤储粮食的。从古籍记载以及大量出土的陶仓、陶模型,我们可以看到陇东古代对粮食种植和储藏的高度重视。

秦汉——【敖仓】

春秋战国时期,中原地区战事频繁,位于郑州附近的荥阳更是如此。敖仓位于鸿沟和济水从黄河分流的地方。秦朝时期,济水流域和江淮之间,是中国最重要的产粮区,秦朝将这些地区的粮食大量漕运到关中。由济水和鸿沟运来的粮食,进入黄河时要换船运输,秦人就建立了这个敖仓储粮。

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在敖山置仓积谷,以应对随时可能的战争。《左传》宣十二年:晋师在敖、郜之间,秦立为敖仓。从秦开始,实施漕运,当时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运东方的粮食以实咸阳,从全局来看,最重要的转运中心在中原,因此秦政府建全国最大的粮仓――敖仓于成皋。这个粮仓,已经有物流中心的影子,开始实行统一配送了。


在楚汉争霸之时,敖仓常常成为双方争夺的目标,这个粮仓对战争的进程产生着深刻的影响。《史记》:汉王军荥阳,取敖仓;刘邦先下手为强,“军荥阳,筑甬道属之河,以取敖仓粟”。但随后“项王数侵夺汉甬道,汉王食乏,恐,请和,割荥阳以西为汉”。《史记》的记载,清晰地表明了敖仓在那场战争中的重要性。

西汉定都长安后,每年也需从关东运输大量谷物,在当时的漕运网络中,敖仓仍很重要。汉武帝宠幸的王夫人,曾请求将其子封到洛阳为王,被汉武帝坚决拒绝,理由就是“洛阳有武库、敖仓,当关口,天下咽喉,自先帝以来,传不为置王”。

东汉时置敖仓官,属河南尹管辖。

隋唐——【洛口仓】和【含嘉仓】

【洛口仓】:隋大业二年(606年),在巩县东南兴建洛口仓,把从江南经大运河运来的粮食囤积于此。当时洛口仓的仓城周围二十余里,共有三千窖,每窖藏粮八千担,设官兵千人防守粮仓。按此记载计算,洛口仓约可容纳粮食2400万担,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粮仓。是隋朝最大的一个粮仓,也成为大运河最大、最重要的物流中心。

洛口仓如一座大容量的水库,各地的漕粮,通过庞大的水运网络,如水流般在这里蓄积;由此往西可运往洛阳、长安;而用兵东北时,又可由此运粮渡黄河,经永济渠而运往东北。


隋末天下大乱之时,这个粮仓更是成为影响天下大局的关键所在。谁拥有了天下第一粮仓,谁就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。

当时一度最有可能称霸中原、一统天下、赫赫有名的瓦岗军,就是在夺取洛口后,迅速发展壮大起来,而在失洛口后又迅速崩溃。

后来李世民攻打洛阳,采取了跟李密前期一样的“攻略”:先打下洛口仓,再打下回洛仓,使洛阳城陷入断粮的困境。不过李世民终不是李密,他再也没给王世充机会,围死洛阳后,最终令因饥饿失去抵抗力的王世充俯首称臣。

【含嘉仓】:唐代初年,洛阳城内出现了一座大粮仓,并逐渐取代洛口仓,成为天下第一大粮仓。这就是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大粮仓――含嘉仓。据记载,唐玄宗天宝八年(公元749年),全国主要大型粮仓的储粮总数为12656620石,含嘉仓就有5833400石,占了将近二分之一,无疑是天下各大粮仓中规模最大的一个。



鼎鼎大名的含嘉仓是地下仓,是窖藏粮食!含嘉仓的粮窖形制结构十分科学。粮窖都是口大底小的圆缸形。建造过程是先从地面向下挖成土窖,将窖底夯实,用火烧硬,然后铺一层用红烧土碎块和黑灰等拌成的混合物作为防潮层,防潮层上再铺一层木板层或木板和草的重叠混合层。含嘉仓的粮窖既能防潮防火,又能防鼠防盗。唐朝时窖内的谷子可藏9年,稻米可藏5年。160号窖内的谷子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,颗粒还可辨认。经化验,这些炭化谷粒中有机物仍占50.8%。含嘉仓的管理也很科学,大部分窖内都发现了砖刻铭文,记载着窖穴的位置、编号、储粮来源、品种、数量、入窖年月等。

含嘉仓的结构特点和规模,表明我国古代人民在隋唐时期就已掌握了相当科学的储粮技术。现在,国家将已发掘的160号粮窖建屋保护,成为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粮窖的陈列馆。


天下粮仓——【富义仓】

1429088140414056.jpg


清光绪六年(1880年)谭钟麟任浙江巡抚期间,因杭州粮食告急,遂下令士绅们购粮十万石,分储在旧有的两个仓廒,因原有的粮仓储藏量不够,于是官方费银一万一千两,购买了霞湾巷一带的十亩民地再建仓廪。耗时四年,新粮仓于清光绪十年(1884年)建造而成。后谭钟麟调任陕甘,临行前取“以仁致富、和则义达”之意,把新建的粮仓命名为富义仓。



据清应宝时撰《新建富义仓记》所载,富义仓十亩地,“为仓四、为廒八十,容谷可四五万石……其东筑楼三楹,属司事者居之。其西创屋一区,为砻场,驾乌犍以转环之。向南葺屋,为碓坊。”临河处还建了一个亭子,供往来运粮的工人们休息。富义仓建成后,谭钟麟向朝廷报告,使在他后面莅杭的官员要关注仓储,“散而积之,无方其数,为民忧”。富义仓落成没多久,谭钟麟调到陕甘地区去当总督了。

当时富义仓内共有五六十间粮仓,每间约20平方米,可存四五万石谷物,还有砻场(去稻壳的碾坊)、碓房(舂米的作坊)、司事者居室等。当时是杭州百姓最主要的粮食供应地,也是江南谷米的集散地,当年的朝廷贡粮也是从这里开始北运,与北京的南新仓并称“天下粮仓”。

富义仓是杭州现存唯一的一个古粮仓,建国后其仓储功能也几经变迁,但作为“天下粮仓”的重要一员,运河文化、漕运文化、仓储文化的实物见证,2014年6月,富义仓遗址被列入“世界文化遗产目录”


天下第一仓——【丰图义仓】



清光绪三年(1977年)关中大旱,饿死者不计其数。为了抵抗自然灾害,以丰补欠,在原朝邑人户部尚书阎敬铭的倡议下,从光绪八年开始(1882年),以四年时间建成。粮仓竣工后,上报朝廷,慈禧太后朱批“天下第一粮仓”,驰名全国。

该仓为一长方形仓城,坐北向南,中有天井,东西长133米,南北宽83米,高约8米,内有仓厫58洞,容量3万多石。砖砌周垣,南壁洞开东西,壁中高嵌楷书“丰图义仓”石刻大字。院西南有台阶通往仓顶,砖铺顶面,四面有铁铸U形水道,从中间向仓院内排水,仓外筑城掘壕,城中又城,固若金汤。

登仓顶东望黄河中条山,南望华山秦岭,不仅诗在画中,对祖国壮美河山无不为人赞许。实蔚朝邑城大观。

该仓现为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保护单位。


上一篇:中国的大米文化

下一篇:趣味粮仓

富义仓(杭州)控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1057号